「漢族」嘅迷思

Sinitic languages family tree.
Israel

按:獲原創者批准,節錄並翻譯自《福建話的沒落與復興:被人調包的母語》嘅福建話原文。請去講福建話運動支持南方語言!

自從二十世紀開始,中國南方嘅語言開始沒落,由社會頂層開始,再漸漸向低下階層蔓延。因為講南方話嘅領袖都開始捧起北方嚟嘅華語(官話)嘅地位,所以推動咗成個社會跟佢哋轉去講北方話。

成件事要由1895年開始講起。嗰年,清朝政府喺甲午戰爭輸咗畀日本。畀自己以前嘅朝貢國打低,對中國嘅掌權人嚟講,無疑係好大嘅恥辱。之後,開始多咗好多人走去日本同西方國家讀書,希望將新嘅知識帶返中國。

其中一樣由西方世界引入嚟嘅理論就係種族主義,呢種主義講嘅係人類作為一種物種,係可以分成唔同嘅「人種」嘅。

「漢」身份嘅根源

1897年,嚴復將Thomas Huxley嘅《天演論》翻譯做文言文,達爾文「物競天擇」嘅理論都因為呢本書喺中國傳開咗,好多睇過《天演論》嘅人將當時嘅政局睇成中國嘅「黃種人」同「白種人」之間嘅鬥爭。

但係發起革命運動、想推翻滿清政權嘅人就覺得,呢種分法仲未夠仔細。為咗要刺激更多人仇視滿洲人,佢哋將「黃種人」再細分成更多唔同嘅人種,以排除滿洲人群體。

「漢族」就係嗰個時候製造出嚟嘅民族派系。1899年五月,章炳麟開始排斥滿洲人,將滿洲嘅統治者標籤為外來嘅蠻夷。佢嘅言論界定咗點樣先算係「漢族」,點樣唔算,於是成為咗漢族身份認同嘅始祖。

「漢」呢個字,喺二十世紀之前所指嘅唔係一個民族。「漢」呢個字,只係中國範圍以外、北方嘅遊牧民族對中國農耕社會嘅統稱。「漢人」就好似「美國人」噉,指嘅唔單單係一個民族。

以前嘅中國社會按祖宗家族嚟分你我,從來都冇「民族」嘅講法同概念。中國嘅古書裡面都冇「民族」呢個詞,呢個係和製漢語,即係近代由日本引入嘅日文詞彙。

黃帝嘅傳說

清朝末期嘅知識分子,會睇過司馬遷喺《史記》裡面提過一位上古嘅傳說人物——黃帝。雖然冇人可以證明這個人物確實噉存在過,但係發起革命嘅人知道呢個傳說對佢哋有利用嘅價值,可以利用佢嚟切斷同滿洲人嘅關係。

所以,佢哋就開始製造「漢族」嘅概念,再大肆宣傳黃帝為「漢族」人嘅共同祖先。鄒容喺1903年出版咗一本排斥、仇視滿洲人嘅書仔《革命軍》,呢本書係嗰時最有影響力嘅革命文宣。

書入面第四章,將「黃種人」細分為更多唔同嘅人種,清楚界定「漢族」同「滿族」嘅分別。為咗令讀者記實「黃帝係漢族嘅祖先」,鄒容喺每章每節開口埋口都提住呢個傳說人物。

一旦所有人都將黃帝睇做自己嘅祖先,呢個本來分成唔同宗族嘅社會,就一嘢變成有血緣關係嘅大家族。一旦南方嘅大佬都開始將自己當係「漢族」嘅一部份,南方人心理上就會開始將自己諗成漢族裡面嘅「少數群體」。

新嘅「漢族」身份認同形成之後,呢啲領袖就開始諗,既然大家都係「漢族」,就一定要搵一隻全族都識講嘅「共同語」。因為講北方話嘅人比較多,由於南方人將北方人都當係「自己友」,北方話就順勢變做主要嘅語言,南方嘅語言就降格變成「方言」。

由於受到漢民族主義嘅影響,唔少南方嘅代表人物都好積極推廣北方話(華語)嘅教育。漢民族主義為佢哋推廣北方話提供咗理論基礎,令北方話能夠翻山越嶺,入侵南方語言固有嘅地盤同埋使用嘅領域。南方語言本身使用嘅場合,尤其是作為教學嘅媒介語,就畀北方話霸佔咗,慢慢失去佢原本嘅社會地位同價值。

今日嘅南方話

幾十年以嚟,大量嘅南方話就畀推廣北方官話嘅政策逐步迫死,慢慢消失,係人類語言文化史上嘅一場災難。

若果普羅大眾唔對「語言」同「民族」嘅概念諗清諗楚、唔及時改變目前嘅語言政策,南方嘅語言就唔單只會喺中國、台灣、大馬、新加坡失去,甚至喺香港都會漸漸滅亡。

恢復呢啲語言本來嘅地位、俾佢哋喺學校同埋社會上面唔同嘅領域有新嘅用途,係阻止佢哋慢慢消失最有效嘅辦法。